政府信息公开
对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1-10 16:16:46 发布人:

杜月丽、张志雨、郭先庆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红旗区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完善基础设施搭建“硬”构架、创新智慧养老充实“软”支撑、吸纳优质资源凝聚“强”合力,探索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康养相结合的综合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全区现有区-镇办-社区三级养老服务机构46家、社会养老机构22家,共有养老床位3158余张,初步形成“一刻钟”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

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0个,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约4.7万平方米,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各中心(站)全面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辅助、精神慰藉、文教体娱等标准化服务,同时营建品牌特色,满足了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如忆星、大东街等养老服务站的老年大学先后开设课程20余门,参培老人4万余人;新机、常青藤、联里等养老服务站突出康复理疗;宝龙养老服务站以失智老人康复为主;忆通壹世界养老服务站致力打造“积分”超市;隆祥华恩城老年服务中心设计床位2000张,仅一期工程结束即新增护理型床位500张,重点针对半自理、失能及临终关怀老人提供服务。

二、搭建智慧平台构筑养老服务体系

红旗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汇聚各部门各层级养老信息数据,涵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融合等服务,拓展开发呼叫中心、养老服务质量监管、健康管理融合服务、智能可视化系统等辐射功能。同时将现有红旗“e岗通”社区服务程序、可视化系统、智慧养老“积分”系统进行“三网”融合,实现功能互通、数据融通、积分通兑,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链,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养老服务网络体系。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出可视化智能监护服务系统,以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为载体,实现老年人足不出户、一键呼叫,即可通过电视与社区医生、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亲友等“面对面”交流,享受衣、食、住、行、医24小时“菜单式”服务。

三、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持续开展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针对我区敬老院服务质量建设的薄弱环节,认真梳理存在问题,下拨7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加大服务质量提升扶持力度,2022年,我区开展二轮养老机构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与当年运营补贴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性;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针对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不到位、持证率不高等问题,我区通过省民政厅豫佳养老大讲堂邀请各省市养老协会专家进行培训5次,组织全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新增养老技能人才125人,有效提升养老工作人员护理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谋划

(一)加快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公益性岗位政策。

加大企业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宣传,加快落实企业公益性岗位政策。根据市民政局相关会议精神,正在探索制订各养老服务设施增配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以解决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不断夯实家庭养老服务建设

持续开展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鼓励普通老年人家庭进行日常生活设施适老化改造,出台支持家庭承担养老职责的服务清单。鼓励专业机构服务的家庭延伸,打造居家上门服务、日间照料、喘息服务、机构短期托养的连续性照顾服务。全面推广“家庭养老床位”,完善相关服务和管理标准,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化、专业化服务。

(三)打造整合型养老服务中心

加强对卫健、残联等部门医疗康复资源的整合,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在内的综合连续老年健康服务,打造整合型医康养服务综合体。以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涵盖“文体娱乐、康复理疗、智慧养老、辅具租赁”等多种功能的老年活动体系,使之成为指导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和老年人开展各类活动的重要场所。